【親子教養篇】 孩子教育怎麼辦?台灣家長是阻礙

內閣總辭,意味著馬政府時代畫下句點。距離520新政府上任,只剩下7天,台灣近幾年高舉教育創新的旗幟,但教學現場卻困難重重,從老師心態、家長價值觀到教學行政無法鬆綁。新政府該麼解決? 「很多老師不是期待改變,而是等待改變結束,」新北市三峽區龍埔國小老師施信源在國民黨立委許毓仁主辦的國會沙龍座談,談起教育創新遇到的挑戰,說得語重心長。施信源做教學創新與翻轉學習,他的課堂還成為翻轉教室創辦人柏格曼向國際宣傳的範本。但他卻看到國教體系老師們的態度消極。

繁瑣的評鑑制度、家長不變的「成功」思維,國內推行至今3年的國教創新,在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翻轉教育專家施信源眼中,遭遇的挑戰不外繁瑣的評鑑制度與家長不變的「成功」思維,這些都可能成為新政府推動教育政策的阻礙。

因為對「成功」定義的僵化,家長習慣以成績衡量子女的表現,成為國教改革推動最大的瓶頸。葉丙成提到曾有老師分享,只要想做創新的教學方法,隔天立刻被投訴,還得向家長道歉。

在教育變革的年代,台灣家長卻可能成為孩子發展的阻礙。葉丙成舉例,很多家長認為當公務員最好,「如果用自己在20年前對世界的認識,去決定孩子20年後的人生,這很不公平,」他反問,如果你連現在有什麼最新的商業模式都不知道,憑什麼要孩子跟著你的認知走?

招生制度更是新政府要處理的難題

其次,招生制度更是新政府要處理的難題。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許添明提醒新政府,12年國教要全面免試,必須奠基在鼓勵社區高中職發展特色的前提下,校校在自己發展的特色上推動,才可能讓12年國教走更久。

除了國高中階段,葉丙成認為大專院校對國教改革非常陌生,招生也只看學測成績,去標定學生的高中學習成果,就算他多努力探索興趣與天份都不管。他認為大學特殊選材的名額應該從1%鬆綁到至少5%,讓真正很有天分,鑽研自己興趣的學生,念到想讀的學校,不再陷入只看學校排名選校的迷思。

現場教師的負擔越來越重

但隨著教育需要創新變革,現場教師的負擔卻越來越重。統合視導的話題從去年延燒到今天。葉丙成舉例,每年5到8月,老師要宣導用水安全、登革熱等等,但教育部給老師的任務清單不能永無止盡加下去,「老師的真正天職是要備課教孩子,不是巡校園,也不是管營養午餐的菜單。」他建議政府應盤點時間與人力成本,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

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許添明也認為,可以提供老師績效獎金,吸引及留任優秀校長及教師;同時要檢討教師工作環境,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援,降低沒必要的行政負擔。

教育部長吳思華也在今天結束一年九個月的任期,他指出教育的問題很複雜,在社會更多元,意見更紛擾的時刻,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必須更有彈性更活潑。而準總統蔡英文,在盤點各挑戰後,社會各界正翹首盼望,這個領導人,能做到多少。

作者:程晏鈴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