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媽媽應相信自己的直覺

上個月我主持電視新節目 <愛+好醫生>,熱心的工作人員作主舉辦粉絲團活動「我愛兒科界劉德華」,進行留言抽獎,隔天我打開網頁看到大吃一驚,尷尬的趕緊要求改過通關密語,我實在不適合「賣帥」路線,不過說到媽媽界的偶像,有一個小兒科醫師實至名歸,他是班傑明‧史巴克(1903-1998),二十世紀最受歡迎的育兒專家,也是撰寫育兒寶典的開山始祖。

教條式教養文化

史巴克醫師文武雙全,在進入醫學院前,修過歷史、文學,甚至得過奧運金牌,最後才選擇當兒科醫師,史巴克醫師於紐約執業不久候,1945年出版了第一本育兒書<嬰幼兒照護指南>,沒想到一炮而紅,這本書至今估計全球熱賣了5000萬本,被翻譯42種不同語言,當時媽媽們幾乎人手一本,「史巴克醫師」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成為當代媽媽界的「男神」。

在史巴克醫師成名前,美國最流行的教養文化就是「守規矩」。工業革命後,制式化的職業訓練,帶動制式化的學校制度,接著延伸到制式化的育兒觀念;醫師會建議讓嬰兒自己睡,哭了不要馬上抱起來,不要親吻小孩,不要抱著搖晃,定時定量餵哺……即使到現在,許多媽媽都還耳熟能詳這些老規矩。

在這種教條式的育兒氛圍下,教養孩子變成有壓力的苦差事,只要孩子沒有按表操課,隨時都會有親朋好友有意無意的指謫媽媽「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對,專家說應該這樣」,把家庭氛圍搞得烏雲籠罩,媽媽和小孩都不開心。

勇敢相信自己的直覺

史巴克醫師的育兒寶典之所有如此暢銷並造成轟動,從書本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可以嗅出端倪,他說:「媽媽們,相信你的直覺!」
史巴克醫師強調,對於街坊鄰居的意見,父母「聽聽就好,不需要太在意」,媽媽應該勇敢的相信自己的直覺,因為母性的直覺往往最後都是對的。

這種顛覆性的理論,席捲當代許多受文化壓抑的家庭主婦,他們心情終於得已被釋放,史巴克醫生的魅力不再於他「說」了多少知識,而是他停止他表教條式言論,願意「聽」媽媽說話,並相信尊重主要照顧者的感受。

然後史巴克醫師也不是股吹「放任孩子不教養」,他在說中提到類似「溫柔而堅定」的概念,希望家長能勇於承擔教養責任,扮演孩子心中可依靠的港灣。

三贏策略值得學習

史巴克醫師當時雖然已經名滿天下,但然不對汲取新知,將<嬰幼兒照護指南>不斷的再版更新,邀請兒童心理學家進入編輯群,並虛心接受時代的改變,比如說從傳統文化上忽略父親在教養上的責任,到後來更新版本,將父親的角色重要性加入書中內容等,都讓人見證了史巴克醫師「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的榜樣。

史巴克醫師已經於1998年去世,他育兒照護的觀念,持續影響21世紀父母,也成為個人學習典範,他從不與人針鋒相對,盡力廣納各學派,並尊重父母的想法,期望取得「專業知識,輕鬆父母,保護兒童」的三贏策略,不讓任何一方過度被強調,進而傷害另外兩個也同樣重要的支持角色媽媽們,相信你的直覺!只要以「溫柔而堅定」的態度管教,即使輕鬆當爸媽,也能適性教養出健康且快樂的孩子。

摘自國語日報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