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經常練習提升口語表達力

臺灣推動閱讀已有相當的成效,至少父母的觀念改變了,不再排斥課外讀物,也不再以為「課本都讀不完,讀什麼課外書。」建立閱讀基礎後,進一步要推動的,是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
訓練精確表達能力

在二十一世紀.時間就是金錢,企業為維持生存力,老闆都要求報告要精準。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在世界閱讀協會年會上說: 「新加坡要提升競爭力,必須加強國民快速吸取訊息的能力。」臺灣何嘗不是有這樣的需要?

尤其,我們從大腦的造影圖片中,看到口語表達力是可以訓練的;一句話在心中練習的次數越多,神經連接得越緊密,將來出口成章的機會越大。既然可以訓練,我們就應該趕快進行。

我曾在擔任國際創意比賽的裁判時,看到我們的學生寫程式和設計的能力都很強,但是表達能力不好,最後輸在問答階段上,實在很可惜。

這跟過去教育不注重表達,父母要求孩子不要多話有關。最糟的是,媒體濫用冗言贅字,學生有樣學樣;幸好最近終於有人受不了,出來反對「做一個……的動作」的「語癌」。但已形成的風氣,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修正,才能拔除壞習慣。

自由想像修改結局

訓練口語表達的方法很多,例如閱讀一本書後,不要求孩子寫心得,而是請他上臺,把故事講給其他同學聽,孩子必須看懂內容才講得出來。我們曾在南投某國小進行過訓練,發現才一學期,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和臺風就進步很多。

另一個更好的方法,就是鼓勵學生看完一本書後,自由改變結局。孩子覺得天馬行空的想像很有趣,不再以作文為苦事。老師再請改得好的同學上臺朗誦作品,這個方法既訓練了文字能力,也訓練了口語能力。

故事溝通成功達陣

會說故事就能幫助孩子跟別人溝通。林肯在初任總統時,遭遇過很多惡意攻擊,他不去反駁,而用說故事的方法,讓聽的人沒有壓力,就不會升高防衛機制來保護自己,也容易聽進去。事後想一想,明白了林肯的意思,溝通的目的就達到了。

例如一八六三年時,一個年輕、衝動的上尉不但跟別的軍官吵架,還在盛怒下侮辱了長官。在軍隊中這是犯上,須受軍法審判。

林肯愛惜這個年輕人,對他說: 「要做大事的人沒有時間與人吵架,更禁不起吵架的後果。大事退讓,正可表現出相對的權力,小事謙讓,才能清晰展現自己。讓路給狗,好過與狗爭路,因為被咬一口,即使把狗殺了也治不好被咬的傷口。」軍官原本忿忿不平,想到小不忍亂大謀,萬一被槍斃了,再有理也都沒有用。而且人跟狗本來就沒什麼好爭的。

二十一世紀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看到彼岸的學生都能侃侃而談,我們再不趕快訓練,在職場就要吃虧了。

文/洪蘭教授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