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 不管幾歲都要有改變的勇氣

很多人看到不景氣的新聞,除了同情失業的人,似乎無能為力,而如果是自己或家人朋友遭遇此事,是否真的只能束手無策?

長期輔導學生面對課業、家庭和感情問題,同時協助失業勞工或家人處理情緒困擾的張主任,認為除了提供當事人具體可用的資源,也可以用陪伴、接納、支持和鼓勵等方式,幫助家人朋友度過難關。

用心陪伴 用愛支持

「陪伴一直是最重要的,當朋友遇到困難或是分手了,你覺得他最近怪怪的,鬱鬱寡歡,想幫他又不知道怎麼幫忙,可以做的就是陪伴,讓他知道旁邊有人,需要的時候他可以找誰。」

對當事人來說,情緒的抒發與接納很重要,當他知道有人了解他的辛苦,而且不只是他辛苦,很多人也一樣,就比較容易接納自己的狀況,不會覺得是自己特別倒楣或特別可憐。接下來,就是鼓勵他,只要進步一點就給予獎勵,這樣持續給他支持的力量,就能讓他不被挫折打倒,反而可以藉此重新審慎自己的能力,況且危機也是轉機,當他的自我能量增強時,就更能發揮自己的潛能。

害怕改變 不如面對改變

現今環境的改變已經超過我們所能掌握,所以我們不能只關注失業議題,而是要去思考如何面對「改變」這個議題。

「不單是你現在失業被迫改變,即使現在的環境是很順遂的,我們也是需要改變。」

由於害怕改變是人的本性,因此我們更需要去認識「害怕」。一般而言可從幾個角度來看:

01.缺乏安全感 在陌生的情境裡,人會去尋找熟悉的東西,而改變代表你要放棄現有熟悉的東西,因而心裡會感到不安全,所以會抗拒改變。

02.未知的不確定 改變是未知,人在面對不確定時,心裡會覺得害怕,因為不知道什麼才是好的,就像眼前有十字路口卻不知道該往哪走,而對不確定的未來感到害怕。
03.不想負責 當改變可以有所選擇時就代表自己要負責任,擔心怕做錯決定而不想做決定,寧願維持現狀,因為現在雖然不是很好,但至少是自己可確定的。

害怕改變的背後其實是害怕負責,所以很多時候會問別人「告訴我怎麼做比較好」、「選擇什麼科系、念什麼比較好」。究竟該如何改善害怕改變的心態?其實,沒有人有理由或者有能力要求對方做改變,人會陷入困境就是想要變,卻因為害怕而不敢變,所以才會進退兩難。此時,要先澄清問題,了解真正想改變的原因,幫助他看到不清楚或故意隱藏的地方,再來釐清利弊得失,一旦明白改變的動力是什麼,也明白需要承擔的風險,就能確立方向勇往直前。例如,轉系的問題。如果是擔心考不上轉系,我們就要幫他分析「轉系的影響程度」,花時間蒐集轉系資料,即便只了解百分之五十或七十,至少做出來的決定,就有百分之五十或七十的成功機率。雖然有些人因為個性的關係,即使事先清楚利弊得失,事後還是後悔,那時我們能幫他的是認知上的轉換或強調,提醒他事前就知道這些問題,那麼他的接受度就會比較高。

勇敢改變 未來更驚艷

改變需要勇氣,因為你必須去嘗試一個未知的東西,這個未知可能讓你的生活變更好,但也有可能是風險,就看你願不願意承擔一些風險和挑戰,來使自己的生活更豐富,生命更有意義。如果不願承擔風險,那麼就喪失了讓生命更充實、更積極、更多彩多姿的可能與機會。

為了讓學生學習「改變」,靜宜諮商輔導中心對大一新生進行全面心理普測,針對處在不同困擾類型的學生給予自我探索、正向心理、生涯及時間管理等研習活動,目的就是要學生積極學習擁抱更美好的未來,而如果不想永遠陷於不滿足,就要勇敢的踏出去。

改變並不難,重要的是你有多想改變。

文/張學善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