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篇】登革熱

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像這樣有點熱、又有點溼的環境,正是蚊子最喜歡的生長環境,所以如果稍微不注意,很容易就會成為登革熱流行的地區。

登革熱( Dengue fever),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並且依據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分為Ⅰ、Ⅱ、Ⅲ、Ⅳ四種型別,而每一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

傳播方式:

登革病毒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而是人在受到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經過約3至8天的潛伏期(最長可達14天)後,開始發病。患者在發病時期,血液中已存在登革病毒,此時如又被病媒蚊叮咬,此登革病毒在病媒蚊體內增殖8至12天後,不僅讓這隻病媒蚊終身帶有傳播登革病毒的能力,而當牠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另一個健康的人也會受到登革熱的感染。

台灣主要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這些蚊子的特徵都是身體是黑色的,腳上有白斑。其中埃及斑蚊的胸部兩側具有一對似七弦琴的縱線及中間一對黃色的縱線,喜歡棲息於室內的人工容器,或是人為所造成積水的地方;白線斑蚊則是中胸楯板部位中間,有一條白色且明顯的縱紋,並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外出時可要特別留意!

預防方法:

登革熱是一種「社區病」、「環境病」,且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一旦有登革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性,所以民眾平時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此外,民眾平時也應提高警覺,了解登革熱的症狀,除了發病時可及早就醫、早期診斷且適當治療,亦應同時避免再被病媒蚊叮咬,以減少登革病毒再傳播的可能。

(一)一般民眾的居家預防:
家中應該裝設紗窗、紗門;睡覺時最好掛蚊帳,避免蚊蟲叮咬清除不需要的容器,把不用的花瓶、容器等倒放。家中的陰暗處或是地下室,可噴灑合格之衛生用藥,或使用捕蚊燈。家中的花瓶和盛水的容器必須每週清洗一次,清洗時要記得刷洗內壁。放在戶外的廢棄輪胎、積水容器等物品馬上清除,沒辦法處理的請清潔隊運走。平日至市場或公園等戶外環境,宜著淡色長袖衣物,並在皮膚裸露處塗抹防蚊液(膏)。

(二)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澈底落實「巡、倒、清、刷」:
1.「巡」─經常並且仔細巡檢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
2.「倒」─將積水倒掉,不要的器物予以分類或倒放。
3.「清」─減少容器,留下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
4.「刷」─去除斑蚊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三)感染登革熱民眾,應配合的事項:
(對病人、接觸者及周圍環境之管制)
如果發現疑似感染登革熱之患者,通報地方衛生主管機關。患者應於發病後5日內預防被病媒蚊叮咬,且病房應加裝紗窗、紗門、 或噴灑殺成蚊藥,病人應睡在蚊帳內。防疫單位應進行強制附近的孳生源清除工作,並依相關資料綜合 研判後,經過評估,如有必要,實施成蟲化學防治措施。登革熱患者周遭可能已有具傳染力病媒蚊存在,所以應調查患者發病前2週以及發病後1週的旅遊史(或出入場所),確認是否具有疑似病例。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由於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登革熱,所以感染登革熱的患者,一定要聽從醫師的囑咐,多休息、多喝水、適時服用退燒藥,通常在感染後兩週左右就可自行痊癒。
此外,對於較嚴重的患者,一般會採「支持性療法」,就是提供患者抗生素,或是注入營養液等藥物治療,藉這種方式來協助感染登革熱的患者恢復體力或增強抵抗力。

相關文章
過去文章